首页 > 行业资讯 > 购物卡每月莫名被扣管理费 持卡人: "这跟抢钱有何分别"
购物卡每月莫名被扣管理费 持卡人: "这跟抢钱有何分别"
2019-12-31 (来源: 上海百信卡务购物卡回收官网,微信shkawu)

东方网9月12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市民郁先生向晨报投诉,单位发了两张购物卡,自己还没消费就发现钱少了20多元,打电话给发卡公司,对方说每月会扣5港元账户管理费,一直到把卡里余额扣光为止。郁先生很气愤:"这不是抢钱吗?"

  购物卡收管理费,这合理吗?

  持卡人:

  "这跟抢钱有何分别"

  郁先生来电反映,单位发了两张面值1000元人民币的购物卡,有效期到2015年11月。卡发下来后自己一直没有使用,可上个月到超市消费时发现,卡内余额只有979.27元,缩水了20.73元。郁先生一头雾水--单位明明说卡内有1000元,不会存少了吧?这卡里少掉的钱去哪儿了?余额为什么还有零头?

  带着疑问,郁先生先询问了单位财务,财务确定两张卡都是1000元。排除了单位的操作失误,郁先生断定是卡出了问题,于是拨打卡背面的400电话咨询。发卡的是一家名叫银盛的香港公司,接线的小姐操着一口香港普通话向他解释,的确是从他的卡里扣了款,每月会扣5港元账户管理费,购卡第一年免征,从购卡第13个月开始扣费,直到把卡内余额扣光,卡便失效。听了银盛客服的说法,郁先生更觉不妥:"购物卡还在有效期内,我用不用是我的自由,为什么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就扣走卡里的钱?这跟抢钱有什么分别?"

  发卡方:

  与所有购卡人签了协议

  为此,记者致电发卡方--中国银盛金融信贷控股有限公司,询问"账户管理费"的收费依据。客户服务人员答复说:"在购卡之前,我们与所有购卡人都签订了购买协议。协议规定,从2013年4月1日起,每个预付卡账户每月将被收取港币5元的账户管理费,此费用将从预付卡售出月份起的第13个月开始从账户余额中扣取。扣减到余额不足或没有余额时,卡即失效。"

  随后,记者登录银盛官网,在预付卡的条款与细则里找到了上述条文,与银盛客服的表述基本一致。

  记者又联系郁先生单位财务进行核实,是否在购卡时签过上述协议?单位财务回忆说,卡是2013年初在上海某票务代理售卡点购买的,当时买的是另一种购物卡,一次买得比较多,当时正好差两张,销售员拿出了这种卡,并说:"都好用的,一样的。"购买时并没有签订任何协议,是一手交钱一手交卡。由于过去很长时间了,单位财务也已忘记是哪家票务代理售卡点。

  银盛方面表示"与所有购卡人都签订了购买协议",但很明显,郁先生所在的单位财务购卡时并没有签任何协议。

  其他卡:

  常见预付卡都未收管理费

  目前,市场上的购物卡基本上都不收管理费。强生票务中心售卡客服告诉记者,目前上海比较常见的几种预付卡,都没有收取"账户管理费"的,如斯玛特卡、联华ok卡、付费通等,一般在买卡时收0-3元工本费,在有效期内不会收取任何其他费用了。但若过了有效期,持卡人需要置换新卡的时候,要到发卡公司,花10元左右的手续费,把卡内余额移到新卡里。

  难道银盛是借鉴银行卡的收费办法?记者联系到几大国有银行,各家的收费标准均出入不大,储蓄卡收年费,每卡每年10元;同一账户拥有多张工行储蓄卡,还可以免掉其中一张卡的年费。当季度日均存款额不足300元时,收取3元/季度的小额账户管理费。信用卡一般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有效期内也不收年费。工行信用卡超出有效期每年收取年费200元,但只要当年刷卡消费满5次,或累计消费金额达到5000元,即可免当年年费。看来,银盛的购物卡比绝大多数的银行卡收费更频繁,收费标准也更高。

  银联方面表示,扣费事宜与他们无关。记者拨打卡背面的中国银联客户服务热线,客服人员解释,该卡只在跨行消费时走银联通道,卡片由第三方公司发行,扣费问题还得找发卡公司,与银联没有关系。

  [律师观点]

  擅自扣款可视为对持卡人的侵权

  那么,银盛的扣费是有理还是无理?

  上海德载中怡律师事务所杨维江律师认为,首先一点需要明确,卡内的钱属于谁?预付,即预先付款,卡内的钱当然属于持卡人,这点没有疑问,那么发卡人在未经持卡人同意的情况下扣款就是对持卡人财产权的侵害。

  杨维江认为,只有售卡时合同中有明确的扣款约定,发卡人才有权对买卡人依约扣款,除此之外,发卡人无权对买卡人和后手持卡人扣款。本案中,买卡人和发卡人之间没有签订任何协议,发卡人仅以卡面上间接提示的用卡说明作为依据进行扣款,这样的提示方式并不显著,未起到合理告知的作用,发卡人擅自扣款的行为可被认定为侵权。

  另外,作为不记名的预付卡,在人和人之间流通是必然的,所以发生纠纷的往往不是第一手持卡人,而是后手持卡人。当第一持卡人将预付卡交付后手持卡人后,钱款所有权随之转移,此时发卡人擅自扣款就是对后手持卡人财产权的侵害,即便发卡人和第一手持卡人曾经有过扣款约定,也不能因此侵害后手的物权。